端午临中夏,时清日复长

发布日期:2021-6-14 浏览次数:1583

 今天是农历五月初五,端午节。

 

 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。从战国时代开始,端午节至今已经存在了两千多年。关于端午节的起源,说法众多,其中以纪念屈原说影响最为广泛。也有一说,最初端午是中国人祛病防疫的节日。

 

 

赛龙舟

 

赛龙舟在中国南方地区普遍存在,在北方大部分会划旱龙舟或者舞龙船。划龙船时,多有助兴的龙船歌。如湖北秭归划龙船时,有完整的唱腔,词曲根据当地民歌与号子融汇而成,歌声雄浑壮美,扣人心弦,有“举揖而相和之”之遗风。

 

 

 

挂艾草、菖蒲、榕枝

 

 

艾、菖蒲和蒜被称为“端午三友”,又被称为“三种武器”,古人认为可以退蛇、虫、病菌,斩除妖魔。有地方端午节在门口挂艾草、菖蒲(蒲剑)或石榴、胡蒜。通常将艾、榕、菖蒲用红纸绑成一束,然后插或悬在门上。

 

 

画额

 

 

端午节时以雄黄涂抹小儿额头的习俗,可驱避毒虫。典型的方法是用雄黄酒在小儿额头画“王”字,一借雄黄以驱毒,二借猛虎(“王”似虎的额纹,虎为兽中之王)以镇邪。

 

 

吃粽子

 

 

相传在五月初五那天爱国诗人屈原怀抱大石投入汨罗江,人们为了不让鱼虾伤害屈原的躯体,纷纷用竹筒装入糯米投入江中,后来慢慢发展,五月初五端午节那天吃粽子就成了一大习俗。

 

 

放纸鸢

 

放纸鸢,是汉语词汇,出自《朝野佥载》,解释为巧糊彩画飞蹁跹。在中国南方一带,放风筝,称为放纸鸢。 放纸鸢,即是在竹篾等骨架上糊上纸或绢,拉着系在上面的长线,趁着风势可以放上天空,属于一种单纯利用空气动力的飞行器。在中国南方一带城市,端午节放风筝也是一种习俗。端午时期,儿童放风筝称之为“放殃”。